首先是序章。
《三体2:黑暗森林》的序章描述了两段对话,一段为叶文洁和罗辑的对话,一段为伊文斯和三体人的对话。
序章以褐蚁的视角,记录了叶文洁和罗辑的对话。
“你是小罗吧?”
“我是罗辑,杨冬的高中同学。”
褐蚁攀爬在黑色光滑的墓碑上,先是走过了一个“1”,再是一个“9”,之后是一个“7”,最后又是一个“9”。所以连起来就是一个年份:
1979。
序章很有意思,边记录褐蚁的行动,边穿插着叶文洁和罗辑的对话,这给了朱华一种很新奇的阅读体验,当然了,读起来也很艰难就是了。
因为从褐蚁的视角里,那些“峡谷”、“黑色的孤峰”、“沟槽”,他好半天才分清分别是“刚挖的坟坑”、“墓碑”、“字迹”。
叶文洁和罗辑的对话里,记录了叶文洁指点罗辑的过程。
并提出了“宇宙社会学”的概念。
叶文洁假设,宇宙中分布着数量巨大的文明,它们的数目与能观测到的星星是一个数量级的,很多很多,这些文明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宇宙社会,宇宙社会学就是研究这个超级社会的形态。
“宇宙社会学”,朱华精准的捕捉到了这个词汇。
他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搜了搜,看这个学科是否真实存在,结果网上并没有这个词条。这让他感到惊讶!他觉得“宇宙社会学”这个概念提出的很棒,起码在这本书里是自圆其说的。
而且朱华觉得“宇宙社会学”的出现不会那么简单。
或许在接下来的剧情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他继续往下看。
墓碑上的褐蚁还在攀爬,又遇到了一个“2”和一个“0”。
“所以。”
朱华在脑海中构想了一个画面:褐蚁爬过了‘1979—20’?
这是杨冬的生辰和去世的时间?
“只不过去世的时间只爬了一半,那剩下两个应该是‘0’和‘7’吧?”,作为三体的忠实粉丝,朱华记得杨冬的过世时间,正是2007年,不过这并不是书里的信息,而是电视剧《三体一》里的信息。
《三体一》开头提到了2007年奥运火炬手选拔工作,而杨冬,正是在这个时间自杀的。
可是——
朱华思考起来:
《三体二:黑暗森林》的序章为什么是以褐蚁的视角展开的呢?成丞又为什么让褐蚁爬过杨冬的出生时间和过世时间呢?是有什么隐喻和象征吗?
还是有什么别的意图?
他总觉得成丞不会有闲笔。
他喝了口水,继续往下看,叶文洁和罗辑的对话还在继续。
罗辑认为目前可知的文明只有人类一个文明,研究宇宙社会学似乎没有意义。
叶文洁说正是因为没有人做,才有机会。
她还说明了这个学科的研究价值,并试图提出了两条宇宙社会学的公理:
第一,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;
第二,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,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。
看到这里,朱华再次有了阅读《三体一:地球往事》时那种震撼的感觉。
不同于其他科幻小说,其他科幻小说要么幻想某种未来科技,要么引入某种外星文明,以此来彰显自己的“科幻”之处。
而《三体》中虽然也有外星人,有三体人,但它最迷人的根本不在于此,而是在于它的真实性!
他真的仿佛在看一种宇宙文明下的文学纪实一般!
就如此处的“宇宙社会学”:
星星都是一个个的点,宇宙中各个文明社会的复杂结构,都被巨大的距离滤去了,变成了一个个拥有参数的点,于是就更容易建构数学模型。
哪怕这样的理论出现在正经的科普文章上,他也觉得没任何违和感。
换句话说,这确实很“学术”!
——
其实《三体1:地球往事》出来之后,圈到了很多大咖级别的粉丝,如一些科技领域的老板,一些政客、巨头之类的。
当然,也产生了不少“重量级”的黑粉,水木年华的教授喻宇辰就是其中一位。
去年,喻宇辰在节目上公开声称:科幻在所有文学题材中属于贫乏的存在。
他还说它(三体)只是便利地使用了一些科学元素。真正打动人们的还是故事中的人性。而讲人性的电影并不在少数,比《三体》好的也很多。
所以对于《三体》被很多人追捧他实在不理解,甚至是“大跌眼镜”。
当时,他的言论一出,就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,网上铺天盖地全是对他的批评。
后来,他被批评后,又参加了一档电台节目,再次提到了对《三体》的看法。
他认为西方科幻文学以科幻、预言的方式,揭示科学可能产生的恶劣后果,而天夏科幻文学缺乏此类反思,基本上是对科学满怀热情的讴歌。
大众这才知道,他哪里是对《三体》的剧情不满,而是对《三体》没有按照西方的叙事模式,民主和自由没有最终带领人类走向胜利。这一点不满。
因为在《三体1:地球危机》中,在人类重大危机时刻,反而是“威权”的治理体制才更加有效。
丁驹对自己这个同事也非常讨厌。
他觉得自己这个同事简直毫无建树,还利用自己水木大学教授的身份到处哗众取宠。
喻宇辰,15岁考入水木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空间物理,物理上无所建树,却成了研究历史的教授,不是正经研究物理的,也不是正经研究历史的,竟然在点评文学作品!
真是“毁人不倦”!
相反,他这个物理学教授倒是非常喜欢《三体》。
他还曾是帝京谱仪国际合作组的前成员,做过粒子物理的实验研究。某种意义上,他跟杨冬还是同行。《三体》电视剧第一集提到了杨冬在良湘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实验,就是在现实世界的帝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取景的。
电视剧刚出来,他就在粒子物理的一个微信群发了截图。
而且他的同事,真正的粒子物理学家刘广教授,还是三体电视剧的科学顾问之一。
《三体2:黑暗森林》发售,他通过自己的渠道,第一时间就搞到了这本书。
此时看到“宇宙社会学”,以及其提出来的两条公理。丁驹觉得很有意思,对,就是有意思,而不是“对”。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博士,看《三体》的视角跟普通人当然是不一样的。
普通人看《三体》,会为里面提出来的各种奇思妙想惊叹。
记住地址:新文院小说 xwy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