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百十一 小村有麟凤(2 / 2)

长天万里 洪起 2833 字 7个月前

寿海和几个亲戚同学聊得高兴,不想出门,说:“我要陪同学呢。”

母亲说:“同学常来,瑞兆是难得来的客人,你总不能让我陪她出去吧?”

寿海只得听了娘的话,带客人出门往北塘走,想顺便看看自己下在河里抓刺乌鱼的鱼窝。鱼窝是用一只旧棉草鞋做的,用一根细绳系在鞋跟上扔在水里,细绳另一头系在杨树根杈上。/apk/

他走到北塘小码头上,拎起在水里的鱼窝一看,一条乌黑的大头刺乌鱼在草鞋里面,身子有三寸半长。瑞兆靠近了看,寿海闻到她身上的一阵芳香,他慢慢把鱼窝放回水中说:“回来再拿。”

“它不会跑了吗?”瑞兆问。

“不会,这刺乌鱼又叫刺乌呆子,天冷草鞋窝里暖和,它以为找到好地方了。”

“真是呆子,暖不思归了。”瑞兆笑着说。

走到大塘最宽的地方,寿海问:“你们村上有这么大的塘吗?”

“没有,我们村小河也小,三四丈宽的河绕村一周。”

“小村有麟凤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听我姑婆婆说你挺厉害,四岁跟你娘到河下,你娘叫人,你不用教,跟在后面张口就叫,一个不错。”

瑞兆笑了,说:“就那么几个亲戚,没什么难的,你家亲眷蛮多的。”

“我有两个姨娘,三个舅舅,四个姑姑。”

“菇真不少,能炒一盘菜了。”

“你八岁时打过野猪,是真的吗?”

“那是我舅婆婆帮我吹牛皮,我哪儿打过野猪,我是躲过野猪。”

“讲给我听听。”寿海很有兴趣。

“我八岁那年,我娘叫我带妹妹到收过山芋的田里捡漏下的山芋,山芋田离我爹教书的村子只隔一片树林和一条黄土岗。我们捡了几个山芋,就去看我爹。走到树林边,碰到一条不知哪里跑来的野猪,有二百多斤。我们赶紧转身逃进附近看山芋窖的小屋,把门从里面栓上。那野猪追到小屋门口,先是用脑袋撞门,咚咚咚撞了半天没撞开。它就用嘴吭哧吭哧啃咬门板。我一看坏了,要是门板啃出一个大洞,我们就完了。我看到后墙有个小窗户,先让我妹妹爬出去,我接着爬出去。我们跑到村里叫人,村里去了十几个人,人们跑到小屋子边,那笨家伙还在啃门呢。大伙将野猪围住,用钉耙铁锹把它打死了。”

“临危不惧,也不简单。”寿海看了瑞兆一眼,觉得她容貌秀丽,长得好看。

“为了活命,没什么不简单。”

寿海想起了无锡,问:“你爹就是私塾先生,你为什么还去无锡念书呢?”

“我三姨娘在无锡教书,她说城里学校好,就把我接去了,后来我娘生病,我也没念几年就回来了。”瑞兆的话语里充满遗憾。

“那你也长见识了,跟我说说无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?”

“最有名的是太湖鼋头渚,还有梨园、梅园,还可以去灵山玩。”

“我和荆小艾结婚时,就去无锡、苏州玩。”

瑞兆不语,跟着寿海沿河岸走到虎墩下面,虎墩高耸于大塘和北塘的交汇处,往西延伸至大塘西岸,土墩上杂树丛生,多檀树和刺槐,还有十几棵高大的参天大树。有些树已落叶,侧柏树叶还凝绿飘翠。最大的侧柏,大约有十多米高,树围有三四米长,树的主干没有五六个人抱不过来,树纹刀劈斧凿铜铸铁浇一般,从上往下看,如飞流直下的瀑布。瑞兆仰头看看,嗅嗅柏树的香味,赞叹说,这柏树真大真香。寿海说,这树有两千多年了,成神了,有的病人来摸摸树,喝点树叶煮的汤,病就好了。村上有人结婚时,它散发的香气特别浓,用它的树枝熏腊肉味道特别好。

瑞兆想起了母亲和弟弟,以前不知道,要是知道了,带他们来这里试试,说不定病能好或多活几年。他们的寿命太短了,母亲不到四十,弟弟才七岁。人与树的寿命相比本来就短,母亲和弟弟就更短,犹如浪花与大海,犹如白驹过隙,让人情何以堪,她的眼睛又潮湿了。

土墩北边有一片桑树,枯树朝天,有少数巴掌大小的叶子随风飘动,瑞兆摘下一片桑叶,放在鼻子下闻闻说:“这些桑树要是剪枝施肥,能养一张纸的蚕呢?”

“你什么都懂,什么都会。”

“没办法,我爹什么也不会,什么也不管,我娘又死得早,我是早早被逼上梁山了。”

寿海指着通向墩顶的黄土小路说:“上去看看。”

“好啊,你先上,我跟着。”

小路很陡,有一段有人们踩出来的土台阶,有一段是斜坡,在很陡处,寿海只好踩着露在外面的树根,手拉着两边的树枝往上攀爬。快到顶时,脚下一滑,手没能抓住树枝,他滚了下来,瑞兆忙伸脚踩住树根,手抓住两边树枝,身体卡在斜坡上,挡住了滚下来的寿海。他的头撞在瑞兆的大腿上,没再往下滑去,他红了脸,抓住旁边的树枝,站起身来,不好意思地说:“多亏你一脚当关。”

瑞兆笑着说:“你是功亏一脚。”

二人到了墩顶,站在最高处往南看,大塘水面很宽,水很清。水中荡漾着蓝天白云,白云深处是竹林树木,还有随波晃动的房屋鸡鸭。一群鸭子从西向东游,老丁家趴在梨树下的白狗看见了,冲到河边,对着鸭子汪汪地叫着,鸭子并不理睬,人字形的浪花继续向前伸展。

“哎呀,你的裤子刮破了。”瑞兆低头看见寿海膝盖上被树枝刮破的洞,黄卡其布裤子的右膝盖上,一寸长的布条往下挂着。

寿海低头看看,拍拍裤子上的土说:“没事。”

“我给你补补吧?”

“不用,穿了两年了,我娘说不要了,送给书海穿。”

“书海是谁?”

“我家的长工。”

瑞兆望着大塘东边那栋高高的楼房,在一片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和土草房中,显得鹤立鸡群,她沉思了一会儿,说:“昨日入城市,归来泪满巾,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”

“你别取笑我,我要不出去做事,也要养蚕种田的。”

“我哪敢取笑你呀,我是想,有的人会投胎。”.

记住地址:新文院小说 xwy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