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百十三 谈判代表(1 / 1)

长天万里 洪起 2794 字 7个月前

1949年,4月15日,下午。/

天空晴朗,蓝天下有不多的云在缓缓移动,溧阳郊外青砖灰瓦的目莲书院,沐浴在暖阳之下。书院前方不远处有一条河,河中有南北向的一条土坝,土坝的南端是景色迷人的瓦屋山,漫山遍野的杉树、榉树和莽莽苍苍的毛竹。

目莲书院是国民党陆军预备干部第二总队所在地,与解放军将要横渡的长江相距不远。

此时,总队长周相朴、副总队长曾启照和任志新坐在书院一楼大厅的长桌西侧,东侧是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的代表蒋寿凤和小胡,双方就部队起义的有关事项正在进行谈判。

蒋寿凤身穿灰布上衣,绿色裤子,黑布鞋,圆脸庞白里透红,齐耳短发乌黑光亮,两颗杏仁大眼中流露出勇敢坚毅的神情,整个人看上去精明干练。

总队长周相朴是真心实意准备起义,副总队长曾启照是顽固派,他坚决反对起义,他一直想釜底抽薪,直接要了中共谈判代表的性命,借此向党国表忠心向上爬。他现在就坐在寿凤的对面,从头到尾盯着她,一刻也不曾移开视线。

蒋寿凤知道在三个人里面,曾启照有保密局特务身份,思想最反动,有人曾说今天的谈判可能是鸿门宴,曾启照会对她下手,让她别去。

她义无反顾地说,策反周相朴,主要是她做的工作,最后谈判由她出面是责无旁贷。她怀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,按时来到了谈判会场。

刚才,她以铿锵有力的语气,滔滔不绝地讲了二十分钟,讲了当前形势、我军对起义人员的政策、待遇,讲了起义行动的计划和注意事项。她看得出来,身材魁梧的周相朴的神态是高兴和赞同的;而身材瘦削的曾启照是不动声色的一副棺材板脸,他从一开始便反对起义,他对寿凤的话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;身材中等的副总队长任志新比较认真地听着,还不时拿起钢笔,在小本子上写上几句。

蒋寿凤把该说的说完,眼睛扫视了一下一身戎装的几个军官,微笑着说:“贵军对我方的安排,还有什么补充或不同意见,都可以提。”

会场静默了一阵,身材高大脸色黑黄的周相朴是慢性子,做事说话不慌不忙,他喝口茶润润嗓子,明确表态说:“国民党大势已去,无力回天。解放军百万大军,陈兵长江北岸,马上要渡江了。我们这里离长江不到百里,我们与解放军作战就是以卵击石,我们没必要为腐败无能快完蛋的政府陪葬,识时务者为俊杰,如果没有异议,咱们就听蒋代表的,确定明天起义,请游击队过来接管收编,现在具体商量一下行动方案。”

“慢!”个子瘦高戴副金丝边眼镜的曾启照拍拍桌子,粗暴地打断了周相朴的话,他有双重身份,既是副总队长,还是国民党保密局的干部。他站起来、脸色阴沉地看着蒋寿凤说,“蒋队长,老百姓卖房卖地还立个字据,更何况起义这么大的事呢,如何保证三千兄弟的安全,军官们如何安置?不能嘴上说说,万一贵军失信,我们对兄弟们不好交代,还是白纸黑字有个协议比较好,周队长,你说呢?”

周相朴有些尴尬地看着蒋寿凤,面带窘态说:“曾队长说得也有道理,蒋代表,要不要搞个协议?”

蒋寿凤考虑了一下说:“周总队长刚才说得好,识时务者为俊杰,傅作义是大家的榜样,和平起义保护了城市,避免了生灵涂炭,对官兵对百姓都是好事。我相信大家都是深明大义之人,会选择光明大道。搞个协议不是问题,我们回去向上级汇报一下,明天上午带协议过来,咱们再议。”

蒋寿凤在前,小胡跟在身后,拎着公文包走出了目莲书院,往河坝上走去。过了坝,再过了前面的山峰,便是游击队的驻地。李白曾来过此地,并写诗赞美这片葳蕤生光的风景:朝登北湖亭,遥望瓦屋山,天清白露下,始觉秋风还。

蒋寿凤从站岗的士兵面前走过,他们一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,目送好远,交头接耳议论着:“我还以为是大学生呢,长得真漂亮。”

“这么年轻就主大事,真不简单。”

“看人家的长官多和善,不像我们当官的一个个凶巴巴的。”

蒋寿凤对小胡说: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不到三十年,东边的人就往西边跑了。”

“破船要沉时,及时跳到好船上的人是勇敢智慧的人。”

“没错,避免当殉葬品。”

走上河坝,蒋寿凤又回头看看目莲书院,房屋庭院高低错落,精致典雅,院中的细叶枫、檀树、银杏树的树头都急不可待地伸到了墙外。她心里高兴,国民党败局已定,官兵们无意恋战,军心也早到了兵营之外,向着解放军了。明天来把字一签,起义便大功告成,几千人就离开生活的旧道,走上光明大道了,就从革命的阻力变成革命的动力了。/apk/

这3000人的起义,虽数量不多,但意义重大。解放军渡江以后,丹阳和镇江的敌军政警人员不可能沿沪宁线南逃,只能从溧阳去上海,一旦这里起义成功,就关上了敌人从溧阳南逃的大门,就成了瓮中之鳖了。想到这段时间的辛苦工作,终于有了收获,有了成果,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,脚步轻快地走上坝上的石桥。

桥南长长的土坝两侧,隔五六米就长有一丛丛护坝的绿皮青筋竹,皆高高长长,竹杆青绿,剑叶密集下垂,姿态秀丽,竹头外斜倾向水中,似一个个大竹凉棚,在河面上遮出一片片浓荫。

“砰、砰”,两声沉闷的枪声,从目莲书院方向传出,蒋寿凤和小胡回头一看,书院前的士兵们,很是慌乱地跑进跑出。

曾启照带着五六个军官和十几个士兵从里面冲出来,他高举手枪大声喊:“周相朴叛变投敌,已被我击毙,谁敢再提起义,就和他同样下场!快!追前面那两个共军,抓住共军的有赏!”

士兵们叫喊着冲向大坝,有几个人举枪向蒋寿凤和小胡射击,蒋寿凤拔出手枪,蹲在石头桥墩后面还击,并大声对小胡说:“我掩护,你先回去向吕书记报告!”

“要走一起走,要死一起死。”小胡不肯先走,也蹲下身子,举枪朝敌人射击。

蒋寿凤声色俱厉地说:“服从命令!回去告诉吕书记,这里情况有变。”

小胡还要说话,蒋寿凤发火了:“你对这儿不熟,你找死啊,快走!”

蒋寿凤看小胡弓身向南端奔去,很快跑进了树林。她心里踏实了些,转过头接着还击,她的枪法很好,一梭五发子弹,至少能打到四个敌人。没多久,坝上便横七竖八躺下十几具尸体,然而寡不敌众,几十个敌人端着枪,一步步逼近石桥墩。

曾启照拿着手枪,在后面督战,他气急败坏地大骂:“他妈的!都是怂包,这么多男人治不住一个小娘们!往上冲,抓住女**赏十块大洋!”

蒋寿凤打完最后一发子弹,纵身跳入河里,她水性好,潜水向南游了一百米左右,钻到一堆倾向河面的大绿竹下面。

这一堆绿竹有半间屋子大,在河面上搭起了一个大凉棚,靠岸边有被浪冲出的一个洞,人能半蹲在里面,她弯腰蹲在洞口,听着坝上杂乱的脚步声和胡乱向水中射击的声音,有些子弹就打在她面前的水里,如冰雹落水一般,发出“扑扑”的声响。

寿凤庆幸河里没有船,敌人下不来。国民党军队怕游击队驾船袭击,也怕士兵乘船逃跑,已经把各村各家的船拉上岸当柴火烧了。

现在敌人没有船,又不敢下水,下水也找不到她。她只要等到天黑,游到南岸进入密林,就能安全返回游击队驻地了。

曾启照用手枪督着几个士兵下水,几个士兵下河后,在边上游了一会就都上岸了,说有几十堆竹子,搞不清在哪里,竹子下面太暗,什么也看不见。

敌人只能在岸上跑来跑去,站在竹子空挡处朝河里喊叫:“出来吧,看见你了!”

“河里有水怪,有食人蛟,有大蟒蛇,快出来吧!”

曾启照也虚情假意地高喊:“蒋队长,上来谈判吧,保证不杀你!”

寿凤从竹子的缝隙中往外看,太阳落在山头上了,像个大红玛瑙,树林上一片金黄色,山那边不远处就是耿庄,她八岁那年被人拐卖,几经转手卖到溧阳耿庄一户财主家做丫头。

她在那里生活了五年多,那是一段在苦海里挣扎,在地狱里跋涉的不堪回首的痛苦日子。后来她从财主家逃走,参加了新四军游击队。两年前,转做地下工作,一直在江南一带活动。

耿庄首富田树生有三儿一女,他特别宠爱最大的女儿田桃,望女成凤,送她到三里外的小学堂念书。

小学堂只有她一个女生,田桃没有伙伴不肯去上学,田树生看不起村上穷人家的女孩,也不愿村上穷鬼沾他家的光。得知人贩子手中有一个念过书的女孩后,便花十块大洋,把寿凤买回来陪女儿读书。寿凤除陪田桃上学外,还要做洗衣,洗菜,洗尿布,扫地,抱小孩等十几件家务事。

女主人是个身材肥胖,心胸狭窄,为人刻薄的女人,只要一看到寿凤闲着,马上给她派活。她有一个口头禅:“人越懒越坏,无事会生非。”寿凤每天像女仆一样,从鸡叫忙到鬼叫,一天下来便筋疲力尽昏昏欲睡。如果没让睡觉就打瞌睡,女主人就拧她耳朵,就叫她起来干活,动作慢了就要挨打,她最怕女主人用棒槌打屁股或者用粗铁钉扎胳膊。

寿凤除了怕打,还怕两件事,一是怕晚上哄孩子,她白天累,到了晚上就犯睏。但八个月大的小男孩一哭,她就得晃动摇篮,或者抱起来走来走去哄。那孩子特别爱哭,一哭好半天,女主人一烦就骂她就打她,说她笨说她懒。又累又睏的寿凤总是眼泪汪汪,她真想一把掐死那哭起来声嘶力竭没完没了的小崽子。

白天,她怕到山上采乌桕树叶,因为山里有熊、狼和野猪等猛兽,她曾看到被野兽吃咬的尸体。她恨田桃老要吃乌米饭,她必须到山里采乌桕树叶,采回来洗净,捣成汁浸泡大米做乌米饭,这些都是她的活。她用木棍捣乌桕树叶累,捣不烂就要挨打,她从心里诅咒乌米饭。

这乌米饭有来历,传说溧阳南山里有户人家,一家三口生活幸福美满,因丈夫突然病故,妻子怪罪菩萨,出言不逊,佛祖大怒,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去受苦受难。

儿子目莲孝顺,天天给娘送饭,虽然很累,但想到母亲白米饭吃得香,身体健康,他就感到欣慰。

有一天夜里,他梦见了可怜的母亲,娘瘦得皮包骨头,严重营养不良。他大吃一惊,哀伤地问母亲,他天天送饭,娘身体为何如此消瘦?母亲说她一直挨饿,没有吃到儿子送的饭,大白米饭都被饿鬼抢去吃了。

目莲知道后,便上山采乌桕树叶,用乌黑的树叶汁浸泡大米煮饭,煮出的饭色泽乌黑,饿鬼见了恶心不敢吃,母亲从此得以饱腹,人也渐渐胖了。

佛祖为目莲孝行所感动,敕封目莲为地藏菩萨,当地人为纪念目莲,每年四月初八,家家户户吃乌米饭。

这乌桕树叶汁泡大米做的乌米饭,出锅后色泽乌亮,清香爽口,田桃天天要吃一顿。每天放学后田桃做功课,寿凤便背篮子上山采乌桕树叶,采回清洗后杵出汁来加入大米煮饭。

这乌桕树数量不多,几个月时间,村子附近山上的乌桕树叶,便被采光了,往下便要去深山里面去找乌桕树采树叶。

路远了,路上走的时间长,回家就晚,乌米饭做出来也晚,田桃等不及,就用擀面棍去打寿凤的头,田桃的娘喊着:“别打她的头,打死了没人干活,打她的屁股!打她的胳膊!”

田桃的娘还帮着用笤帚去打,她觉得笤帚枝须多,打一下顶几十下,打了还要罚,晚回一次罚一顿不许吃饭。

寿凤肚子饿的咕咕叫,晚上挨饿就跑到牛圈去哭,让牛粪的臭味压掉饭的香味,有时偷吃一点喂牛的豆饼充饥。

中午挨饿,她就跑到屋后的大河边,抓几只小虾生吃充饥。大河很长,不很深,清澈的水滚滚东流,河中有飞来飞去的野鸭和各种水鸟。她偶尔也能捡到野鸭和水鸟的蛋,磕开喝了充饥。沙滩上的茅草长出了白白的茅尖时,她就扒开潮湿的泥沙,拔几根鲜嫩的茅根洗洗放在嘴里,嚼嚼咽下去,就当吃了饭。有时茅根嚼多了肚子会疼,她心想着下次不吃了,但下次饿得难受时,还是忍不住拔茅根充饥。

肚子饿时,她就想娘烙的鸡蛋韭菜馅饼,想娘做的猪肉青菜馄饨,她的嘴就撇下来,有时流口水,有时流眼泪,娘要知道她在这里就好了,就能把她救回家了。

田桃爱吃乌米饭,还爱看傩戏,看演员戴面具跳大神,一看傩戏,就快乐得拍手叫好。

演傩戏的地方离耿庄有十里路,每次田桃都要寿凤陪她去看戏,她走上三五里路就喊累,让寿凤背着她。

14岁的田桃已是大姑娘,人长得矮胖、足有100斤,湿润的嘴唇流露出刁蛮和**交织的神情。12岁的寿凤又瘦又小,背起她来摇摇晃晃、跌跌撞撞,有几次还跌倒在地,磕破了额头。

田桃被重重地摔在地上,气急败坏地爬起来,对寿凤又打又骂:“连驴也不如!连猪也不如!驴和猪都不摔跟头。”

等田桃打够了骂够了,寿凤弯下腰,让她趴在后背上,双手勾住自己的脖子,再抱住她的粗腿继续往前走。

田桃身子重,时常往下滑,一滑下来,寿凤就要用力往上送一下。每次一下一上,田桃胸前的两块疙瘩肉就在背上摩擦一下,她觉得很舒服。有时身子故意往下滑,让寿凤一次次往上送,她“格格”笑着说:“真舒服,走快点!”

寿凤腰酸背痛走不快,她像纤夫一样弯着腰,低着头,慢慢往前走,眼泪跟着她的脚步,一滴一滴滴在地上。她很累,很痛苦,很愤恨,真想像摔跤高手一样,来一个背摔,把冷酷无情好折磨人的田桃狠狠摔在地上,摔得她头破血流。.

记住地址:新文院小说 xwy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