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山娃青年151集
山娃心里清楚,粮油店的生意,这是背水一战,不冒险就得干等着倒闭。
张锦程犹豫再三,半信半疑地点头轻嗯着说:
“那就试试看吧,没大把握。”他的话语里透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庄稼人就是庄稼人、老百姓就是老百姓,张锦程就是一个窝囊废,山娃心里埋怨的想着。
“啥也别说了,‘实践出真知!’你就等着瞧好吧。”山娃信心满满的对张哥说道。
第二天,晨曦微露,张锦程早早租了一辆带后车厢的电动三轮车。自己开了回来,租车费20元一天。他开车带着山娃,二人一起来到了面粉厂,一袋袋把麸子面往车上装,一袋 20 斤,不多会儿就装了 100 袋,满满的一车厢,码放的整整齐齐,两千斤面粉总计价款300元。
山娃哪有那么多钱啊?他灵机一动,计上心来。因为业务关系,他和崔婉婷很熟悉,只好去找统计员崔婉婷,见到她谎说自己忘了带钱,暂时打个欠条,等下次来拉面粉时再给她带来。
她拿着山娃打的“欠条”,去找在面粉厂里当主管会计的闺蜜任燕。任燕看了看山娃写的欠条,又看了看崔婉婷,神秘兮兮狡黠的,嘿嘿的笑着低声问:
“嘿嘿!你俩什么关系呀?”
崔婉婷被闺蜜问得涨红了脸颊,一脸羞涩的说:“同事关系!普通朋友关系!”
“那不行!不是男女朋友关系,你就做个担保人吧!我不认识他。”任燕有点为难的对闺蜜崔婉婷说道。
“好吧好吧!我给担保签上字行了吧!下次来就把钱还给你了呀!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在欠条上签名,注明“担保人”的字样。任燕收好欠条,这才给山娃开了《出门证》。
山娃暗想,没有钱做生意,就得靠人情关系呀!要是不认识统计员崔婉婷,她的闺蜜要不是主管会计,怎么能把一车面赊给自己拉走呢?。。。。。。
临来之前,山娃让张锦程穿上洗得有些发白的蓝大褂,山娃自己换上了一身西服,扎上了领带,还特意把头发梳得溜光锃亮,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像“官方人员”。
张锦程身穿兰大褂、开着载满了面粉的电动三轮车,晃晃悠悠地朝着兴隆县城附近的三义村驶去。沿途,初夏的田野一片葱郁,麦浪随风起伏,像是大地铺就的绿色绸缎。可山娃和张锦程却无心欣赏,满心都是想着,即将到来的怎样“推销等外品面粉”的事情。
到了三义村,山娃又灵机一动,计上心来。他让张哥把三轮车,径直开到了村委会大院里。他一打听,别人说村支书在家呢,他就带着一袋面粉,找到了村支书家。村支书叫郝吉楠,是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,红黑的脸庞,满脸的饱经沧桑,眼神却透着精明干练。山娃堆满笑容,先送上一袋面粉给了村支书,言辞恳切地说:
“老支书!您好啊!这是给你带来的一袋样品面粉,先送给你尝尝。我们拉来一三轮车在村委会大院呢。”
然后眨着双眸,一脸微笑的又对着支书介绍说:
“我是赵山娃,在兴隆县统计局工作,咱这是代表县里扶贫下乡,给乡亲们送福利来了,麻烦您用高音喇叭广播一声,让大伙到村部瞧一瞧,送来了一车等外面粉,低价卖给大伙尝尝鲜。”
村支书接过面粉,惊愕的打量了山娃一番,一脸狐疑的问着山娃:
“兴隆县统计局还有这样的扶贫下乡项目?我只听说统计局要我们村填过报表,没听说过扶贫下乡卖面粉啊?”
山娃有点结结巴巴的、悻悻的对老支书应付着说:
“啊啊!。。。。。。受,受单位领导之托,代,代表民政和粮食部门的委托而来,您先尝尝吧!保证面粉好吃不贵!”
“那好吧!这袋面我留下尝尝,看看好不好吃啊?”他说着把山娃送给他的那袋面放在了一边。信步和山娃一起去了村支部大院。
“好吃好吃!一定好吃!劲道有粘劲儿,不牙碜,就是有点发黑。”山娃一边走,一边和村支书解释着说道。
村支书一边走着,一边听着不住点头。不一会儿,高音喇叭在村子上空响起:
“各位村民请注意!请注意啦!县里扶贫下乡,送来了等外面粉,每斤两毛五一斤,每袋 20 斤 5 块钱,他们带来了锅灶,现场还能制作、品尝烙饼,大伙快来村部瞧一瞧、看一看、尝一尝、买一买吧!……”
村民们听到了广播,消息传开了,就陆陆续续朝着村部赶来。一时间,村部院子里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大家交头接耳,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。
山娃和张锦程赶忙支起小铁锅,点燃煤油炉,现场和面、烙饼。不多会儿,金黄的烙饼香气四溢,引得众人纷纷围拢过来。一位长得很漂亮,打扮得很光鲜靓丽的中年妇女,看着打开的面粉,抓了一把,扭动着腰肢来到了山娃面前,拧着漂亮的双眸说:
“这黑了吧唧的,能好吃吗?什么等外面粉啊?不就是麸子面吗!”
山娃听到了旁边有人嘀咕说,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崔望花。是有名的“霸王花”,谁都不敢招惹她,在三义村里家喻户晓,家家户户妇女都听信她的。就赶紧对着那位妇女主任小声说:
“崔大姐!大姐!不好意思,借一步说话。”
山娃一边说着,一边把她拉到了僻静的地方,然后很神秘的说:
“大姐!听说您是村里的妇女主任,最有威信和号召力了!这样吧,您帮我们宣传推销一下,我们一车送给您一袋面,您看咋样啊?就叫等外面,不是麸子面。”
“嗯!这还差不多!一车送一袋给我!我帮着你们宣传推销。我带头买一袋,然后再把钱退给我,行吗?”妇女主任崔望花不屑一顾的白了一眼山娃,悻悻的说道。
“行!行!您就当我们的‘面托儿’!一车奖励给您一袋面。”山娃强调着说道。
“去去!什么‘面托儿’啊?多难听呀!好话也让你给说糟了,叫‘志愿者’!好不好听啊?”妇女主任崔望花一脸得意的,轻挑着双眸,嘴角微翘对着山娃说着又问道。
“对对!‘志愿者’!‘志愿者’!千万记住喽!是等外面,不是麸子面啊!”山娃一脸不放心的,对着崔望花附和着又叮嘱说道。
“好啦好啦!成交!不是麸子面,是等外面哈。”妇女主任说罢,就和山娃回到现场了。
“大伙尝尝,这面粉烙的饼,又香又软,价格还实惠。”山娃回到现场,心里有了底,瞟了一眼妇女主任崔望花,就热情地冲着大家招呼着。张锦程则在一旁帮忙分发,用手撕开的一小块一小块刚烙好的样品烙饼。
只见妇女主任崔望花凑上前来,从张锦程的手中拿了一小块烙饼,放在嘴里尝了尝,烙饼的面虽然有点粗糙,但因为有了山娃许诺,白送给她一袋面垫底,她不得不说好啊!就点头轻嗯着,冲着大伙喊道:
“嗯嗯!不错不错!姐妹们都来尝一尝啊!这烙饼我尝了,香酥软糯!香酥软糯!真的挺好吃,价格又实惠!等外面就是比麸子面好啊!”她一边大声喊着,一边摆着手,眨着双眸又对山娃说:
“来来!先给我买一袋!给你五块钱!”
她说着,就把五块钱从衣兜里掏出来,递给了山娃,同时又给山娃使了一个眼色。山娃心领神会的接过了钱,还了她一个眼神儿,点了点头。然后又转过头去,冲着还在烙饼的张锦程大声说:
“张大哥!别再烙饼啦!我收钱,你赶紧给崔大姐由车上卸下一袋面来,她把钱交给我了哈!”
“好的好的!别着急!马上给这位大姐拿面啊!”张锦程说着就急匆匆的来到了三轮车跟前,卸下来一袋等外面,递给了妇女主任崔望花。
就这样,大家一看妇女主任带了头,也都纷纷的品尝起了烙饼,尝了以后,确实感觉不错,都赞不绝口随着妇女主任说着:“不错不错!”“香酥软糯!”,“香酥软糯!”不一会功夫儿,你一袋、我两袋,100 袋等外面粉就一抢而空了。
还有没买到的村民,很失望的问着山娃:“你们还卖吗?还来吗?”
山娃看看手表,时间还早,就说“我们还卖呢!这就去拉,一会儿就回来。”
等到面粉卖完了,山娃把妇女主任崔望花的那5元钱,偷偷地又塞在了她的手里,一脸感激的说:
“谢谢崔大姐!谢谢大姐!您再发动发动姐妹们,我们再去拉一车,继续合作,您当好我们的‘面托儿’,奥奥!不对不对!是‘志愿者’,‘志愿者’!”
“哈哈哈!去拉面吧!我去发动发动!是‘志愿者’!不是‘面托儿’!记住喽!是等外面,不是麸子面!”妇女主任崔望花爽朗的、哈哈的大笑着,对山娃幽默风趣的说道。
山娃看着崔大姐也会意的随着“哈哈”大笑起来,然后,他就和张锦程开着三轮车返回了大东区面粉厂。
在去拉第二车面粉的途中,山娃心里盘算着第一车的毛利是,一斤差价一毛,一车两千斤,差价赚200元 ,送给村支书和妇女主任各一袋,两袋10元,现场制作烙饼,再扣除一袋面粉5元(当然用不完,以后接着再用。),租车费一天20元,就按一天两趟计算,每趟10元,总计费用25元,净赚利润175元。
“发财啦!发财啦!发大财啦!”山娃高兴的喊着,对着张锦程喊着。张锦程听到了山娃的呐喊声,也情不自禁的“嘿嘿”笑了,他虽然不会像山娃那么精打细算的会算账,但他开心的是:能把麸子面卖出去就行了,他恐怕没人要。看起来,山娃老弟说的对:“实践出真知啊!”
到了面粉厂又拉了第二车面粉,如出一辙,山娃把第二次拉的面粉钱,用卖了的货款付了300元,又撒谎说走得急,钱没带够,第一车货款欠条暂时先押着,等下午来了一起付给。通过崔婉婷和她的闺蜜任燕主管会计的关系,山娃顺利的拉出了第二车面粉,上午不到11点半,就卖完了第二车“等外面粉”,惯例送给了妇女主任崔望花一袋面。
当然她这个“志愿者”没白当,也真够卖力气的,她走街串户,家家登记,又预定了第三车面粉,她告诉山娃要在下午3点之前,再送一车拉到村委会大院里。
山娃和张锦程高高兴兴的、开着三轮车返回了兴隆街里,山娃在街边找了一家小饭店,邀请张锦程一起下馆子,张锦程把车停在了饭店门口,随着山娃一起走进了小饭店。
山娃要了一只熏鸡八毛和一盘溜肉片三毛,又拌了一盘豆腐丝一毛五分,买了一瓶啤酒五毛,张锦程开三轮不敢喝酒,只能买了一瓶汽水一毛五,买了两碗大米饭一毛;合计花了两元钱。这是他俩最奢侈的、吃了一顿大餐。
记住地址:新文院小说 xwy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