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山娃青年152集(1 / 1)

第四章山娃青年152集

“赚钱啦!咱俩吃点喝点算什么呀?”山娃酒足饭饱,走出饭店,拧着双眸,一脸高兴地对张哥说道。

“嘿嘿!有钱就是比没钱好啊!想吃啥吃啥,想喝啥喝啥!走吧!趁早下午再去拉一趟,那妇女主任还等着咱们呢!”张锦程嘿嘿的笑着说道。

他伸了个懒腰,有点疲惫的上了三轮车,山娃也感觉浑身累得腰酸背痛,但是,赚钱的心态就像是巨大的磁铁,吸引着他忘记了疲劳。随后,他打了一个喷嚏,也伸了伸懒腰,跳上了车厢,让张锦程开动了电动三轮车,又向大东区面粉厂驶去。。。。。。

第三车面粉顺利的卖完了,当然也少不了又送给充当“面托儿”的“志愿者”妇女主任崔望花一袋面。迎着晚霞,在返回的路上,山娃心里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。这一天,他“空手套白狼”,没花一分钱,干赚了三车面粉差价款,摸摸鼓囊囊的腰包,他有点“乐不思蜀”了。

回到了粮油店,山娃让张锦程去还电动三轮车,自己在店里盘点着一天所赚的净利润:三车一共卖了六千斤面粉,第一趟净赚175元;第二趟不用再扣除样品面了,也不用再送给老支书面粉了,加上这两袋卖出去10元,净赚185元;第三趟租车费不用再扣了,再加上10元,中午他和张锦程一起吃大餐花了两元,一加一减剩8元,净赚193元;一天三车面粉净赚553元,不仅弥补上了粮油店亏损,还有400多元的盈利入账。

山娃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,连续一个月,又去拉麸子面到县城附近的南双洞村、前苇塘村和大河南村,打着“扶贫下乡、送面上门”的旗号,如法炮制的卖出了麸子面即“等外面”两万多斤,获利两千多元。

库房的麸子面粉渐渐地被山娃他们拉空了。消息传到了面粉厂的厂长耳朵里,他就立刻停止了,对山娃他们的供货销售,他们也采用了山娃他们的销售模式,把麸子面委托给了乡下的各个粮食所,由他们代为销售。

不仅如此,山娃下乡卖面粉的消息,也传到了黄局长的耳朵里,局长把山娃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,虎着脸,气急败坏的怒吼道:

“你还想不想工作了?你身为国家干部,却私下干着投机倒把的勾当,还打着县统计局‘扶贫下乡’的旗号?你好大的胆子啊!你知道不知道,你这是在违法犯罪?你还想要不要你的公职了?”

山娃一听局长上纲上线,说的非常严重,就赶忙辩解说:

“黄局长!我冤枉啊!我只是帮忙而已,我租房的房东开了一个粮油店,经营不太景气,我去面粉厂催要统计报表时,看到他们库房堆着不少的麸子面,就让房东我张哥雇了三轮车,拉着麸子面,利用星期天的时间,帮忙和他去乡下推销一下。”

“这是真的吗?为什么打着县统计局的旗号啊?为什么说是‘扶贫下乡,送面上门’呢?你这不是招摇撞骗又是什么?你要如实的说清楚!”他怒目圆睁,拍着桌子,一脸黑线的,嘴角微微翘起,悻悻的逼问山娃道。

“局长啊!误会误会!纯属误会呀!我只是说我在统计局工作,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而已,我琢磨着麸子面比标准粉,市场价一斤价格便宜一毛钱,质量不差又便宜,所以,让老百姓少花钱了,起到了扶贫的作用,就推演出了‘扶贫下乡,送面上门’这个词,这也是‘实事求是’啊!我们也确实把面粉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啊!”

经过山娃这样一解释,闹得黄局长一时语塞,无话可说了,怒气也小了一大半,他缓和了语气,拧着双眸,沉声的对山娃说:

“这样吧!你把下乡卖麸子面的前前后后过程,写一份汇报材料,不论怎么说,也是造成了一定影响,你为了租房讨好房东,帮帮忙,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,无可厚非,但是,作为国家干部,国家政策三令五申强调,不允许兼职做生意。你说你是帮忙,不知道的都以为你在做着粮食买卖呢。今后可别再干这种费力不讨好、造成影响不好、违反国家政策的蠢事啦!尽快与房东的粮油店撇清关系。”

就在这时,山娃的bb机“嘟嘟嘟!”的响了起来,山娃看了看黄局长,掏出来bb机,看到汉显一串文字,是张锦程发过来的,显示:“老弟!明天周日,还去下乡卖面粉吗?回信,我好联系车。”

黄局长看到山娃一脸的紧张表情,就悻悻的问道:

“哪里给你来的信息呀?拿过来我看看!”

真是‘屋漏偏逢连夜雨’呀!山娃不敢不给,只好乖乖地把自己的bb机递给了黄局长,黄局长看了看上面的文字后,勃然大怒,又对山娃训斥说:

“看看啊!你呀你!怎么还要去下乡卖面粉啊!屡教不改,屡教不改呀!我就得给你行政警告处分了!否则你不长记性。”

“局长!局长!您又误会了!误会了!房东张哥他不知道,面粉厂已经不让我们去下乡卖麸子面了,停止了供货!就是想卖也卖不了啦!您放心!我明天就和他说清楚,不再管粮油店的事,再也不给他帮忙了!我这就给他回信息。”山娃一边着急的解释,一边就迅速的在bb机上,打出了一串文字,递给黄局长看,只见上面写到:

“张哥!面粉厂停止供货,不能再下乡卖面粉了!局长有令,不能再帮你经营粮店了!”等黄局长看完,他就“滴”的一声回复了过去。黄局长点了点头,语调温和地说:

“哦!这还差不多!你回去赶紧写‘思想汇报’吧!认识要深刻点,警告处分暂时给你留着,以观后效,以观后效啊!如果再不改正的话,真的就给你行政警告处分,那样的话,你要求入党进步可就难喽!”

“局长!我一定认识深刻,好好写‘思想汇报’,今后再也不干了!我要听您的话,跟党走!好好工作,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,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。嘿嘿!”他嘿嘿的笑着,一脸汗颜的和黄局长表着决心说道。

“你小子就会耍嘴皮子!看在你的业务能力强,每次统计年报在地区行评中,都获得第一名的基础上,所以,饶过你一回吧!”黄局长眨着双眸,对山娃说道。

“多谢领导理解!多谢领导厚爱!局长万岁!”山娃一边感谢着黄局长,一边半开玩笑的喊了声“局长万岁!”逗得黄局长也“嘿嘿嘿!”的笑了起来。

其实,黄锐康局长,自从由县粮食局调到统计局来当局长,平日里对待山娃还是很关心的,不论是工作上,还是电大学习上,对山娃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。他没有官架子,对待下属说话时和蔼可亲。就是有点胆小怕事,特别是对“改革开放”的政策还有点持谨慎的态度,老一辈领导干部,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时间比较长,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,还有点不适应,这是大多数领导都存在通病,无可厚非。

山娃第二天就把 “下乡卖面”事件的前前后后经过,加上了自己的思想认识,很深刻的做了一番“检讨”,并做了保证,表了决心!

他又去了粮油店,和张锦程大哥把黄局长找他,不让他再经营粮油店的生意的事情说了。山娃说就是帮忙也不行,领导怕他影响工作,造成不良的影响后果。

张锦程也非常理解山娃的难处,恐怕他犯错误,就主动的让山娃结了账,把利润部分按照五五比例,分给了山娃。

从此,粮油店名正言顺的就靠张锦程自己经营了,经过前几个月的磨练和经营管理,张锦程也学到了不少经营之道,粮油店基本上有了盈利,规模也有所扩大了。

就在张锦程自己经营粮油店不久,他老家排行老五的弟弟张锦福,从赤峰开饭店因赔了钱,跑回家来,在老家茅山乡花园村,大山沟子没事可做,来找兴隆县城的张锦程二哥帮忙。正好,他二哥的粮油店也缺人手,就收留他一起合伙干。

在门店的办公室里搭了一张单人床,让张锦福就住在了粮油店里,一来看店,二来也解决了老五的住处。吃饭,有时他二哥从家里给他带一点、或者在店里用煤油炉简单做一点、或者去外面小吃摊或是小饭店吃一点。吃住问题解决了,他就和他二哥依托粮油店,一起做起了卖粮油的生意。

张锦福高高的个子,二十多岁,乌黑的头发,浓眉大眼,长挂脸,红黑的脸庞,一表人才。他说话带着沙哑的嗓音,有一点点络腮胡子,但他总是刮脸刮得很干净,显得英俊潇洒。

他高中毕业后,因为家里姊妹多,又住在大山沟子里,生活困难,就没再考大学,只身一人去了赤峰市,开始在饭店里做服务生,后来学厨师打下手,再后来就自己承包了一家饭店,因为年轻,光有一股子闯劲儿,但管理经验不足,经营不善造成了亏损。

他老父亲,平时卖点山柴,攒了一点积蓄,为他填补了亏损。所以,他才回到了兴隆县,落脚在他二哥的粮油店里。由于他聪明好学,头脑灵活,在外面开饭店闯荡了几年,锻炼的能说会道,对人热情周到,服务态度好,进货渠道又拓展到了山东省以外的东北等其他地区,不仅卖大米、白面、东北大豆、五谷杂粮,还经营了花生油、大豆油、葵花籽油、调和油和荤油等油料品种。山城粮油店在他的到来,经营的有声有色,红红火火。

山娃看到了粮油店日益红火起来,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。他与张锦福也逐渐的熟悉起来,有时也去粮油店与张锦福喝酒聊天,谈天说地的,与他很投脾气。他很聪明好学,对文学小说、诗歌等作品也很喜欢,山娃也经常把自己学过的电大课本拿给他看。

山娃在1985年6月18至20日,在承德第九中学顺利的通过了电大期末考试,这也是第六学期,最后一个学期的、现代汉语、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三科考试。电大工作站姚老师,通知在8月1日左右考试成绩才能下来。

等公布了考试结果,如果没有挂科,就要发给“中央电大中文大专毕业证书”了。山娃因为在学习电大的六个学期中,从没有挂科,就深知自己要摘掉中专的帽子,时间离得不远了,他激动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

记住地址:新文院小说 xwyxs.com